在长达14年的抗战期间,中国军队与日军爆发了22次大型会战,1117次大规模战斗,以及38931次小规模战斗。日本在中国战场的兵力部署也异常庞大。据日本自己的统计,日军在中国战场投入了105个师团,兵力达到300万人,阵亡19万人;而中国方面的统计则显示,日军在中国派遣了118个师团,兵力为350万人,阵亡约55万人。还有一种说法认为,日军在中国的实际作战兵力高达375万人,总兵力可能达到600万。
二、 美国
1939年,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,美国初期采取了中立政策,积极通过出售物资给交战双方从中获利。然而,当德国与日本的法西斯同盟逐渐在全球扩张后,美国意识到自身的战略安全受到了威胁,便开始转变立场,积极支援中国、英国、苏联等国家对抗法西斯。同时,为了切断日本的资源供应,美国对日本实施了石油、钢铁等重要资源的禁运。这一禁运让资源匮乏的日本陷入了困境。
为了解决燃料危机,日本决定南下占领东南亚,抢夺石油资源。为了避免美国干涉,日本策划了“珍珠港事件”。1941年12月7日,日军突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珍珠港基地,击沉了44艘舰艇,造成2403名军民丧生。这一袭击引发了美国的愤怒,次日,美国对日本宣战,正式加入了太平洋战争。
在太平洋战争中,美国与盟国(如英国、澳大利亚)总共投入了820万兵力,阵亡约70万人。日本方面则投入了550万兵力,阵亡150万人。在激烈的战斗中,美军摧毁了约130万日军,最终获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。
三、 苏联
二战初期,日本曾计划向北进军,企图扩张领土至苏联远东。1938年8月,日军在中朝边境发起了张鼓峰战斗,然而,苏联军队凭借更强的兵力击退了日军,造成日本死伤1140人,而苏军伤亡847人。此役标志着日本的北进计划首次遭遇失败。
紧接着,1939年,日军再次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地区与苏联军队发生冲突。尽管日军投入了7.5万兵力,但苏联的5.7万兵力凭借战术优势击败了日本军队,迫使日本放弃了北进计划。1941年,日本与苏联签订了《苏日中立条约》,承诺互不侵犯对方。
然而,随着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与苏联的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》,开始对苏联展开全面入侵,苏联进入了全面战争状态。尽管日本没有直接违反《苏日中立条约》,但在德国的引导下,日军也没有给予苏联太多威胁。1944年5月,德国投降后,美国为了减少自身在太平洋战场的伤亡,开始敦促苏联对日本发动进攻。斯大林经过深思熟虑后,决定加入战局,宣战日本。
1945年8月,苏联对朝鲜半岛及中国东北的日军发起进攻,仅几天时间便击溃了75万关东军,消灭了约13万日军,俘虏60万人。同时,苏军还从日本手中夺取了库页岛、千岛群岛等领土。最终,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结束了二战。
总体而言,二战期间,日本损失惨重,阵亡人数接近220万,其中美军消灭了约131万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